109/01/19 探索失落的鐵道
日據時期阿里山林業鐵路除了主線自嘉義火車站 終點在阿里山鄉沼平車站
另開闢兩條林場內幹線 分別自沼平車站分歧而出
一條向北通往眠月,經過松山而終止於烏松坑,其間分歧出數條作業支線,包括塔山裏線、大瀧溪線、大瀧溪上線、大瀧溪下線及大學林線,並以索道連結眠月下線,該下線又分為東西線及仙人洞延線。
另外一條則向東南方延伸,一路通往自忠、新高口,途中分歧出香雪山線、於自忠處歧出水山支線(或稱星岡線)、於新高口處歧出霞山線、石山線及東埔線(或稱哆哆咖線)
第二條幹線的命名則較為混亂,1932年剛建成由沼平至兒玉(即今自忠)的路線時,稱為兒玉線(林場內以兒玉的日文發音Kodama,將此段支線俗稱為Kodama支線),但隨著後續支線的建立,東埔線、哆哆咖線、水山線及星岡線等原用於支線的名稱也常用以代指本線,分別在不同著作中被使用。
民國之後由於兒玉改名自忠,故亦有人稱為自忠線(參見條目:自忠)。其中,東埔線及哆哆咖線較常被用來指稱此幹線
(資料載自維基百科)
水山線目前只剩1.6km
鐵路盡頭還有一棵樹形筆直的水山神木
今天一早先走水山線 看看這棵2700年的水山神木
08:35來到沼平車站 以前阿里山主線舊站
往眠月線出發前最後一處文明廁所
今天要去對面塔山山腰的眠月線鐵道
放大可以看到眠月線第一處明隧道 位於大塔山山腰
因921地震 +八八風災 重創了這條百年鐵道 從此眠月線真的休眠了...
眠月線全長有9.26公里,橋樑有二十四座、隧道十二座
08:45由阿里山閣大飯店前方的鐵道進入
上面天橋是 塔山步道可以通往大塔山
來到祝山線與眠月線岔路
右往祝山 取左往石猴
眠月線的入口 進入風險須自負
從這裡進入後就是一葉蘭保護區
相信不久後會管控進入
斜射光迎接我們
09:38 來到第一處明隧道
前方坍方處 有用鋼鐵圍起來
但有做個門未上鎖
打開神秘之門探險去
明隧道坍塌處 需小心通過
大自然無情的反撲...
921後重建的明隧道
2009年 88風災又重創..使眠月線復駛更雪上加霜!
農曆過年前一個週日來走此路線
很開心沒什麼人潮 可以好好拍照
10:05 準備進入歷史隧道
進入最長的塔山隧道裡 彷彿走進時光隧道
第二隧道(塔山隧道)
中段坍落一堆落石 僅剩上方人可以通過空間
彎低身子鑽過去 真像礦工...😂
10:21 出了第二隧道後 就是塔山車站月台
塔山車站月台直走 可通往豐山石夢谷
我們往右邊 去石猴車站
原始的橋樑有二十四座、隧道十二座
(現在橋樑有二十一座、隧道十四座)
每個隧道口都是絕佳拍設點
翻修過的6號眠月線隧道
歐洲的石造隧道口非常漂
每個隧道 橋樑都是很好的拍攝點
(枕木與鐵軌中間鋪的薄木板主要在遮蔽簍空感 腳步一定要踩在厚實的枕木上比較安全)
這一個空曠處也有很多人在此搭帳
11:34 來到廢棄的檢查哨
廢棄的檢查哨
失落的鐵道 鐵軌都爬滿了草
此處大石壁有水源 現在冬天枯水期還會滲出水來
第24號橋梁 最後一座橋梁
過去後就抵達石猴遊憩區
11:58 石猴觀景台到了
民國72年眠月線重新整修改為觀光鐵道 終點石猴車站旁的遊憩區
據說當時是熱門的觀光鐵路路線
此時已經中午12:05
就在此處休息煮麵 吃中餐
午餐時間休息35分鐘後 繼續往前走
草叢間往上看岩石
據說酷似一隻猴子蹲坐凝視遠方 可惜921地震把猴子的頭震掉了
網路找到石猴完整舊照片
1999年921地震前 炙手可熱的眠月線車票
(網路照片)
再往前走就是石猴車站 眠月線終點站
12:50 與石猴車站留影
空蕩的石猴車站候車亭
這裡提供登山客往水漾森林的最佳紮營點
車站一旁的續行鐵路是伐木時期的眠月線後段遺跡,
現為通
我們再往前走250公尺
看到一面以前遊憩區的指示牌
發現一台廢棄電視機
休息一下 看電視... xd
伐木時期的眠月線後段遺跡,通往松山
到這裡路基坍方剩下兩根鐵軌
13:25 返程囉~
柳暗花明又一村
下午的陽光灑在隧道口~好美喔!
回程沒有什麼人
不用等閒雜人 可以好好的拍
回到塔山車站
回到第二隧道坍塌處
14:34 回到第一明隧道
14:42 再與第二明隧道合照
眠月線原為1913年起開發之塔山線,至1915年通車。
眠月線由沼平往東北經對高岳西麓,然後轉向西北沿著大塔下,貫穿塔山山脈向北到松山西麓下的眠月「石猴」,全長有9.26公里,原始的橋樑有二十四座、隧道十二座(現在橋樑有二十一座、隧道十四座),終點石猴高海拔2318公尺,最大坡度更達千分之33。尤其大塔山是全部為岩層的山岳,貫穿大塔山的2號隧道(原始編號),更長達414公尺,工程十分艱鉅,是一條路線崎嶇風景迷人的森林鐵道。
至於塔山線又名眠月線,它的由來,是一頁傳奇的歷史。
在1906年藤田組修築阿里山鐵路時,開發阿里山的功臣河合博士,至石鼓盤溪考察林木。有一天躺在大石上,見明月緩緩爬上山頭,四周盡皆參天古木,內心對此一天然絕景感歎不已,聽流水淙淙,思天地之幽情,久久不能成眠。而事隔十三年後(1919年),他再次回到昔日夜宿的地點,發現昔日參天古木早已砍伐殆盡,童山濯濯,滿地是砍伐等待運載的巨木,心中不禁十分感傷,而寫下這道詩:
斧斤走入翠微岑,伐盡千年古木林,
枕石席苔散無蹤,鳴泉當作舊時音。
為了紀念當年眠於月下,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天地情懷,就將此地取名「眠月」,並經後人流傳下來,這就是眠月地名的由來
(下圖 網路資料照片)
15:42 回到沼平車站
16:20下山回程 看看時間 應該趕得上隙頂觀夕陽
一路趕路下山...
17:25抵達隙頂二延平觀景台 真的有夠幸運 ~
出大景了 而且剛好有一車位可停
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賞雲海夕陽最佳時候~
超美的隙頂二延平夕彩 為此趟旅程劃下完美句點!